送丘为落第归江东翻译赏析_作者王维

发布时间:2024-02-15 00:20:34

<送丘为落第归江东>作者为唐代文学家王维。其古诗词全文如下:
怜君不得意,况复柳条春。
为客黄金尽,还家白发新。
五湖三亩宅,万里一归人。
知祢不能荐,羞为献纳臣。
[鉴赏]
丘为,嘉兴人,屡试不第,归山读书数年,天宝初中进士,官至太子右庶子,九十六岁卒。王维与他兴味相投,交谊颇深,曾与他有诗唱和。这是一首送人落第返乡的诗,作于元宝初登进士第之前。“江东”,长江以东的地方,这里指丘为的家乡嘉兴。
诗的开头由一“怜”字引出,“不得意”指“落第”。“况复”二字递进一层,丘为落第正值柳枝又绿的新春,伤心人对满目春光不免倍觉伤神。“柳条青”三字并暗隐送别的场景,灞水岸边,杨柳依依,送别之际,诗人对丘为的怜惜之情也格外强烈了。这一联诗中既有丘为又有诗人自己,其后两联专写丘为。第二联用典。当年苏秦游说秦王,连续上了十次书都未奏效,“黑貂之裘敝,黄金百斤尽”(<战国策·秦策>)。以苏秦作比,描写丘为只身困于长安、盘资耗尽的窘况,返回时,由于忧愁的煎熬,两鬓又新添了白发。一“尽”、一“新”,两相映照,丘为的凄苦之状与诗人的哀怜之情如在眼前。京都既难以安顿,回家又将如何呢?第三联作了形象的回答:“五湖三亩宅,万里一归人。”“五湖”,这里特指太湖,代指丘为的家乡。此联是写丘为孤独一人长途返回,太湖畔唯有微薄的家产,生计窘迫。此联句与句对仗,同时又句中自对:“五湖”对“三亩宅”,“万里”对“一归人”。结尾一联:“知祢不能荐,羞为献纳臣。”祢,祢衡,借指丘为。<后汉书·文苑传>说祢衡恃才傲物,唯善鲁国孔融及弘农杨修,融亦深爱其才,“上疏荐之”。“献纳臣”是诗人的自指。所谓“献纳”,是将意见或人才献给皇帝以备采纳的意思。唐代武后垂拱二年,设理匦使,以御史中丞与侍御史一人充任,玄宗时改称献纳使。王维曾任右拾遗、殿中侍御使等官职,因此自称“献纳臣”。诗人认为自己明知丘为有才华而不能将他推荐给朝廷,自愧不如孔融,同时于“羞”中寓愤,对于贤才遭弃的黑暗*表示了愤慨。情绪由怏怏惜别转到深深的内疚,以至于牢骚不平,激昂慷慨。
王维与丘为虽是同辈诗友,但年龄稍长,故诗中语气较为老成。结尾处反用孔融与祢衡的典故,虽是从识贤、荐贤的角度引出,但“知”字与篇首的“怜”字,还是表现了一种长者所特有的口吻。诗写送别,抒发的却不是一般的离情别绪。着重抒发的是对人才的爱惜以及由此引出的对黑暗*的激愤。全诗从离别写到归程,由近及远;诗情则由哀怜转为羞愤,由浅入深。

第2篇:《送丘为落第归江东》赏析

“为客黄金尽,还家白发新。”这两句是说,你来京城参加考试,旅费花销完了,结果还未考中;来时你朝气蓬勃,风华正茂,如今白发已长出来了。对丘为落第表示十分同情和惋惜。寥寥十字即揭示出丘为的处境和悲伤心情,意境称妙。

出自王维《送丘为落第归江东》

怜君不得意,况复柳条春。

为客黄金尽,还家白发新。

五湖三亩宅,万里一归人。

知祢不能荐,羞为献纳臣。

注释

为客:指客居京城参加科举考试。

落第:考试落榜。

为客:作客他乡。黄金尽:用苏秦典故。《战国策·秦策》载,苏秦游说秦王,书十上而说不行,“黑貂之裘敝,黄金百斤尽”。这里指盘缠花光。

还家:回家。唐韩愈《送进士刘师服东归》诗:“还家虽阙短,指日亲晨飧。”

参考译文

叹息你又一次不能遂意,何况在这柳条新绿的初春。

客游京城黄金全部用尽,回家时只落得白发添新。

太湖边只有你三亩的田宅,遥遥万里外凄凉凉一个妇人。

深知你祢衡却没能推荐,惭愧我空作一名献纳之臣。

赏析

这是一首送友人丘为落第返乡的诗,作于唐开元(唐玄宗年号)后期。此诗借送别题材,着重抒发了对友人落第的同情和对人才的惜以及由此引出的对黑暗*的激愤之情。全诗从离别写到归程,由近及远;诗情则由哀怜转为羞愤,由浅入深。

。这一联诗中既有丘为又有诗人自己,其后两联专写丘为。第二联用典。当年苏秦游说秦王,连续上了十次书都未奏效,黄金百斤用尽(《战国策·秦策》)。以苏秦作比,描写丘为只身困于长安、盘资耗尽的窘况;返回时,由于忧愁的煎熬,两鬓又新添了白发。一“尽”、一“新”,两相映照,丘为的凄苦之状与诗人的哀怜之情如在眼前。京都既难以安顿,回家也是孤独一人,生计窘迫。第三联就是对丘为归途形象的描绘:“五湖三亩宅,万里一归人。”这两句是此诗名句,写丘为孤独一人长途返回,太湖畔唯有微薄的家产,生计窘迫。从字句间读者仿佛看到一个步履沉重、心情懊丧的人,低头走向自己的家园,令人产生怜悯的共鸣。此联句与句对仗,同时又句中自对:“五湖”对“三亩宅”,“万里”对“一归人”。结尾一联:“知祢不能荐,羞为献纳臣。”这里以祢衡借指丘为。《后汉书·文苑传》说祢衡恃才傲物,唯善鲁国孔融及弘农杨修,融亦深爱其才,“上疏荐之”。唐代武后垂拱二年,设理匦使,以御史中丞与侍御史一人充任,玄宗时改称献纳使。王维曾任右拾遗、殿中侍御使等官职,因此自称“献纳臣”。诗人认为自己明知丘为有才华而不能将他推荐给朝廷,自愧不如孔融,同时于“羞”中寓愤,对于贤才遭弃的黑暗*表示了愤慨。情绪由怏怏惜别转到深深的内疚,以至于牢骚不平,激昂慷慨。

王维与丘为虽是同辈诗友,但年龄稍长,故诗中语气较为老成。结尾处反用孔融与祢衡的典故,虽是从识贤、荐贤的角度引出,但“知”字与篇首的“怜”字,还是表现了一种长者所特有的口吻。诗写送别,抒发的却不是一般的离情别绪,其着重抒发的是对人才的爱惜以及由此引出的对黑暗*的激愤。全诗从离别写到归程,由近及远;诗情则由哀怜转为羞愤,由浅入深。

第3篇:《送丘为落第归江东》翻译及赏析

《送丘为落第归江东》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。其古诗词全文如下:

怜君不得意,况复柳条春。

为客黄金尽,还家白发新。

五湖三亩宅,万里一归人。

知祢不能荐,羞为献纳臣。

【前言】

《送丘为落第归江东》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律。这是一首送友人丘为落第返乡的诗,作于唐开元(唐玄宗年号)后期。此诗借送别题材,着重抒发了对友人落第的同情和对人才的惜以及由此引出的对黑暗*的激愤之情。全诗从离别写到归程,由近及远;诗情则由哀怜转为羞愤,由浅入深。

【注释】

⑴丘为:嘉兴人,屡试不第,归山读书数年,天宝初中进士,官至太子右庶子,九十六岁卒。落第:考试落榜。江东:长江以东的地方,指吴越一带,丘为家在嘉兴,属越地。

⑵不得意:不如意;不得志;不称心。《公羊传·庄公六年》:“得意致会,不得意致伐。”此指科举落第。

⑶况复:何况,况且。《陈书·江总传》:“况复才未半古,尸素若兹。”

⑷为客:作客他乡。黄金尽:用苏秦典故。《战国策·秦策》载,苏秦游说秦王,书十上而说不行,“黑貂之裘敝,黄金百斤尽”。这里指盘缠花光。

⑸还家:回家。唐韩愈《送进士刘师服东归》诗:“还家虽阙短,指日亲晨飧。”

⑹五湖:这里特指太湖,代指丘为的家乡。三亩宅:《淮南子·原道训》:“任一人之能,不足以治三亩之宅也。”后以“三亩宅”指栖身之地。宅:一作“地”。

⑺祢:祢衡,东*,有才辩,与孔融友善,孔融曾上表推荐他。此处借指丘为。一作“尔”。

⑻为:一作“称”。献纳臣:进献忠言之臣,是诗人的自指,王维当时任右拾遗。献纳:把意见或人才献给皇帝以备采纳。

【翻译】

叹息你又一次不能遂意,何况在这柳条新绿的初春。客游京城黄金全部用尽,回家时只落得白发添新。太湖边只有你三亩的田宅,遥遥万里外凄凉凉一个妇人。深知你祢衡却没能推荐,惭愧我空作一名献纳之臣。

【鉴赏】

丘为,嘉兴人,屡试不第,归山读书数年,天宝初中进士,官至太子右庶子,九十六岁卒。王维与他兴味相投,交谊颇深,曾与他有诗唱和。这是一首送人落第返乡的诗,作于元宝初登进士第之前。“江东”,长江以东的地方,这里指丘为的家乡嘉兴。

诗的开头由一“怜”字引出,“不得意”指“落第”。“况复”二字递进一层,丘为落第正值柳枝又绿的新春,伤心人对满目春光不免倍觉伤神。“柳条青”三字并暗隐送别的场景,灞水岸边,杨柳依依,送别之际,诗人对丘为的怜惜之情也格外强烈了。这一联诗中既有丘为又有诗人自己,其后两联专写丘为。第二联用典。当年苏秦游说秦王,连续上了十次书都未奏效,“黑貂之裘敝,黄金百斤尽”(《战国策·秦策》)。以苏秦作比,描写丘为只身困于长安、盘资耗尽的窘况,返回时,由于忧愁的煎熬,两鬓又新添了白发。一“尽”、一“新”,两相映照,丘为的凄苦之状与诗人的哀怜之情如在眼前。京都既难以安顿,回家又将如何呢?第三联作了形象的回答:“五湖三亩宅,万里一归人。”“五湖”,这里特指太湖,代指丘为的家乡。此联是写丘为孤独一人长途返回,太湖畔唯有微薄的家产,生计窘迫。此联句与句对仗,同时又句中自对:“五湖”对“三亩宅”,“万里”对“一归人”。结尾一联:“知祢不能荐,羞为献纳臣。”祢,祢衡,借指丘为。《后汉书·文苑传》说祢衡恃才傲物,唯善鲁国孔融及弘农杨修,融亦深爱其才,“上疏荐之”。“献纳臣”是诗人的自指。所谓“献纳”,是将意见或人才献给皇帝以备采纳的意思。唐代武后垂拱二年,设理匦使,以御史中丞与侍御史一人充任,玄宗时改称献纳使。王维曾任右拾遗、殿中侍御使等官职,因此自称“献纳臣”。诗人认为自己明知丘为有才华而不能将他推荐给朝廷,自愧不如孔融,同时于“羞”中寓愤,对于贤才遭弃的黑暗*表示了愤慨。情绪由怏怏惜别转到深深的内疚,以至于牢骚不平,激昂慷慨。

王维与丘为虽是同辈诗友,但年龄稍长,故诗中语气较为老成。结尾处反用孔融与祢衡的典故,虽是从识贤、荐贤的角度引出,但“知”字与篇首的“怜”字,还是表现了一种长者所特有的口吻。诗写送别,抒发的却不是一般的离情别绪。着重抒发的是对人才的爱惜以及由此引出的对黑暗*的激愤。全诗从离别写到归程,由近及远;诗情则由哀怜转为羞愤,由浅入深。

第4篇:《送丘为落第归江东》王维唐诗鉴赏

送丘为落第归江东

王维

怜君不得意,

况复柳条春。

为客黄金尽,

还家白发新。

五湖三亩宅,

万里一归人。

知祢不能荐,

羞为献纳臣。

王维诗鉴赏

丘为,嘉兴人,屡试不第,归山读书数年,天宝初中进士,官至太子右庶子,九十六岁卒。王维与他兴味相投,交谊颇深,曾与他有诗唱和。这是一首送人落第返乡的诗,作于元宝初登进士第之前。“江东”,长江以东的地方,这里指丘为的家乡嘉兴。

诗的开头由一“怜”字引出,“不得意”指“落第”。“况复”二字递进一层,丘为落第正值柳枝又绿的新春,伤心人对满目春光不免倍觉伤神。“柳条青”三字并暗隐送别的场景,灞水岸边,杨柳依依,送别之际,诗人对丘为的怜惜之情也格外强烈了。这一联诗中既有丘为又有诗人自己,其后两联专写丘为。

第二联用典。当年苏秦游说秦王,连续上了十次书都未奏效,“黑貂之裘敝,黄金百斤尽”(《战国策·秦策》)。以苏秦作比,描写丘为只身困于长安、盘资耗尽的窘况,返回时,由于忧愁的煎熬,两鬓又新添了白发。一“尽”、一“新”,两相映照,丘为的凄苦之状与诗人的哀怜之情如在眼前。京都既难以安顿,回家又将如何呢?第三联作了形象的回答:“五湖三亩宅,万里一归人。”“五湖”,这里特指太湖,代指丘为的家乡。此联是写丘为孤独一人长途返回,太湖畔唯有微薄的家产,生计窘迫。此联句与句对仗,同时又句中自对:“五湖”对“三亩宅”,“万里”对“一归人”。结尾一联:“知祢不能荐,羞为献纳臣。”祢,祢衡,借指丘为。《后汉书·文苑传》说祢衡恃才傲物,唯善鲁国孔融及弘农杨修,融亦深爱其才,“上疏荐之”。“献纳臣”是诗人的自指。所谓“献纳”,是将意见或人才献给皇帝以备采纳的意思。唐代武后垂拱二年,设理匦使,以御史中丞与侍御史一人充任,玄宗时改称献纳使。王维曾任右拾遗、殿中侍御使等官职,因此自称“献纳臣”。诗人认为自己明知丘为有才华而不能将他推荐给朝廷,自愧不如孔融,同时于“羞”中寓愤,对于贤才遭弃的黑暗*表示了愤慨。情绪由怏怏惜别转到深深的内疚,以至于牢骚不平,激昂慷慨。

王维与丘为虽是同辈诗友,但年龄稍长,故诗中语气较为老成。结尾处反用孔融与祢衡的典故,虽是从识贤、荐贤的角度引出,但“知”字与篇首的“怜”字,还是表现了一种长者所特有的口吻。诗写送别,抒发的却不是一般的离情别绪。着重抒发的是对人才的爱惜以及由此引出的对黑暗*的激愤。全诗从离别写到归程,由近及远;诗情则由哀怜转为羞愤,由浅入深。

第5篇:送丘为落第归江东阅读与赏析

送丘为落第归江东

王维

怜君不得意,况复柳条春。为客黄金尽①,还家白发新。

五湖三亩宅,万里一归人。知称不能荐②,羞为献纳臣③。

【注】①《战国策秦策》载,苏秦游说秦王,书十上而说不行,黑貂之裘敝,黄金百斤尽。②称,称衡,有才辩,孔融曾上表推荐他。③献纳臣:进献忠言之臣,这里是诗人自指。

1.对本诗首联进行简要赏析。(5分)

2.结合全诗,简要分析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。(6分)

参考*

1.(5分)①点题:不得意,暗扣标题中的落第(1分)柳条春暗含送别之意,点题中的送归.(1分)②情感内涵丰富:怜字奠定了全诗感情基调;(1分)况复递进一层,将伤别之情和人生不如意融合起来,更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丘为的怜惜.(2分)(意思相近即可)

2.(6分)①对丘为落第的同情.首联用一怜字直接表达对丘为落第的同情;颔联表现对丘为盘资耗尽困于长安、返回时忧愁煎熬新添白发的困境的怜悯.(2分)②尾联表达了诗人自愧不如孔融,明知丘为有才华而不能将他推荐给朝廷的自责.(2分)同时羞中寓愤,暗含着对贤才遭弃的愤慨.(2分)(意思相近即可)

白话译文

叹息你又一次不能遂意,何况在这柳条新绿的初春。

客游京城黄金全部用尽,回家时只落得白发添新。

太湖边只有你三亩的田宅,遥遥万里外凄凉凉一个妇人。

深知你祢衡却没能推荐,惭愧我空作一名献纳之臣。

赏析

此诗的开头由一怜字引出,不得意点明落第。况复二字递进一层,丘为落第正值柳枝又绿的新春,伤心人对满目春光不免倍觉伤神。柳条青三字并暗隐送别的场景,灞水岸边,杨柳依依,送别之际,诗人对丘为的怜惜之情也格外强烈了。这一联诗中既有丘为又有诗人自己,其后两联专写丘为。第二联用典。当年苏秦游说秦王,连续上了十次书都未奏效,黄金百斤用尽(《战国策秦策》)。以苏秦作比,描写丘为只身困于长安、盘资耗尽的窘况;返回时,由于忧愁的煎熬,两鬓又新添了白发。一尽、一新,两相映照,丘为的凄苦之状与诗人的哀怜之情如在眼前。京都既难以安顿,回家也是孤独一人,生计窘迫。第三联就是对丘为归途形象的描绘:五湖三亩宅,万里一归人。这两句是此诗名句,写丘为孤独一人长途返回,太湖畔唯有微薄的家产,生计窘迫。从字句间读者仿佛看到一个步履沉重、心情懊丧的人,低头走向自己的家园,令人产生怜悯的共鸣。此联句与句对仗,同时又句中自对:五湖对三亩宅,万里对一归人。结尾一联:知祢不能荐,羞为献纳臣。这里以祢衡借指丘为。《后汉书文苑传》说祢衡恃才傲物,唯善鲁国孔融及弘农杨修,融亦深爱其才,上疏荐之。唐代武后垂拱二年,设理匦使,以御史中丞与侍御史一人充任,玄宗时改称献纳使。王维曾任右拾遗、殿中侍御使等官职,因此自称献纳臣。诗人认为自己明知丘为有才华而不能将他推荐给朝廷,自愧不如孔融,同时于羞中寓愤,对于贤才遭弃的黑暗*表示了愤慨。情绪由怏怏惜别转到深深的内疚,以至于牢骚不平,激昂慷慨。

王维与丘为虽是同辈诗友,但年龄稍长,故诗中语气较为老成。结尾处反用孔融与祢衡的典故,虽是从识贤、荐贤的角度引出,但知字与篇首的怜字,还是表现了一种长者所特有的口吻。诗写送别,抒发的却不是一般的离情别绪,其着重抒发的是对人才的爱惜以及由此引出的对黑暗*的激愤。全诗从离别写到归程,由近及远;诗情则由哀怜转为羞愤,由浅入深。

第6篇:送丘为落第归江东诗词赏析

作品介绍

《送丘为落第归江东》的作者是王维,被选入《全唐诗》的第126卷第16首。这是一首送人落第返乡的诗,作于元宝初登进士第之前。

原文

送丘为落第归江东①

作者:唐·王维

怜君不得意,况复柳条春。

为客黄金尽,还家白发新。

五湖三亩宅,万里一归人。

知祢不能荐③,羞为献纳臣④。

注释

①丘为:见卷一一八小传。《登科记考》卷九谓丘为天宝二年(743)登第,据此,本诗当作于天宝元年以前。江东: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。

②三亩宅:《淮南子·原道训》:“故任一人之能,不足以治三亩之宅也。”宅:全诗校:“一作地。”

③祢:指祢衡。《后汉书·称衡传》:“祢衡……少有才辩,而气尚刚傲。……(孔)融亦深爱其才。衡始弱冠,而融年四十,遂与为交友,上疏荐之。”此字全诗原作“尔”,据元刊本改。

④为:全诗原作“称”,据宋蜀本等改。献纳:谓奉献忠言以匡主。“献纳臣”指谏官。天宝元年王维官左补阙,此职务也有荐贤的职责,故云“羞为献纳臣”。

赏析

丘为,嘉兴人,屡试不第,归山读书数年,天宝初中进士,官至太子右庶子,九十六岁卒。王维与他兴味相投,交谊颇深,曾与他有诗唱和。这是一首送人落第返乡的诗,作于元宝初登进士第之前。“江东”,长江以东的地方,这里指丘为的家乡嘉兴。

诗的开头由一“怜”字引出,“不得意”指“落第”。“况复”二字递进一层,丘为落第正值柳枝又绿的新春,伤心人对满目春光不免倍觉伤神。“柳条青”三字并暗隐送别的场景,灞水岸边,杨柳依依,送别之际,诗人对丘为的怜惜之情也格外强烈了。这一联诗中既有丘为又有诗人自己,其后两联专写丘为。第二联用典。当年苏秦游说秦王,连续上了十次书都未奏效,“黑貂之裘敝,黄金百斤尽”(《战国策·秦策》)。以苏秦作比,描写丘为只身困于长安、盘资耗尽的窘况,返回时,由于忧愁的煎熬,两鬓又新添了白发。一“尽”、一“新”,两相映照,丘为的凄苦之状与诗人的哀怜之情如在眼前。京都既难以安顿,回家又将如何呢?第三联作了形象的回答:“五湖三亩宅,万里一归人。”“五湖”,这里特指太湖,代指丘为的家乡。此联是写丘为孤独一人长途返回,太湖畔唯有微薄的家产,生计窘迫。此联句与句对仗,同时又句中自对:“五湖”对“三亩宅”,“万里”对“一归人”。结尾一联:“知祢不能荐,羞为献纳臣。”祢,祢衡,借指丘为。《后汉书·文苑传》说祢衡恃才傲物,唯善鲁国孔融及弘农杨修,融亦深爱其才,“上疏荐之”。“献纳臣”是诗人的自指。所谓“献纳”,是将意见或人才献给皇帝以备采纳的意思。唐代武后垂拱二年,设理匦使,以御史中丞与侍御史一人充任,玄宗时改称献纳使。王维曾任右拾遗、殿中侍御使等官职,因此自称“献纳臣”。诗人认为自己明知丘为有才华而不能将他推荐给朝廷,自愧不如孔融,同时于“羞”中寓愤,对于贤才遭弃的黑暗*表示了愤慨。情绪由怏怏惜别转到深深的内疚,以至于牢骚不平,激昂慷慨。

王维与丘为虽是同辈诗友,但年龄稍长,故诗中语气较为老成。结尾处反用孔融与祢衡的典故,虽是从识贤、荐贤的角度引出,但“知”字与篇首的“怜”字,还是表现了一种长者所特有的口吻。诗写送别,抒发的却不是一般的离情别绪。着重抒发的是对人才的爱惜以及由此引出的对黑暗*的激愤。全诗从离别写到归程,由近及远;诗情则由哀怜转为羞愤,由浅入深。

作者介绍

王维(701年-761年),字摩诘(mójié),人称诗佛,名字合之为维摩诘,维摩诘乃是佛教中一个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,是著名的在家菩萨,意译以洁净、没有染污而著称的人。可见王维的名字中已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。

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,无论边塞、山水诗、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。他的诗句被苏轼称为“味摩诘之诗,诗中有画,观摩诘之画,画中有诗”。他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,有其独到的造诣。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,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,小桥流水的恬静,都能准确、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,着墨无多,意境高远,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。

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时期的两大诗派之一,其主要作家是孟浩然、王维、常健、祖咏、裴迪等人,其中成就最高、影响最大的是王维和孟浩然,也称为“王孟”。

繁体对照

送丘??落第?w江?|

作者:唐·王?

?z君不得意,?r?柳?l春。

??客?金?,?家白?新。

五湖三?宅,??壹?w人。

知??不能?,羞???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