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安石:千秋岁引

发布时间:2024-01-28 12:54:12

王安石

别馆寒砧,孤城画角,
一派秋声入寥廓。
东归燕从海上去,
南来雁向沙头落。
楚台风,庾楼月,
宛如昨。
无奈被些名利缚,
无奈被他情担阁,
可惜风流总闲却。
当初漫留华表语,
而今误我秦楼约。
梦阑时,
酒醒后,思量着。

王安石:千秋岁引

赏析:

作为一代风云人物的*家,王安石也并未摆脱旧时知识分子的矛盾心理:在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两者中间徘徊。他一面以雄才大略,执拗果断着称于史册,另一方面,在激烈的*漩涡中也时时泛起激流勇退,功名误身的感慨。上片写秋景。以悲秋诗词习用的?寒砧?、?画角?意象,与别馆、孤城相交融,借声写境,交织成一幅秋声凄切哀婉,萧条寒瑟的秋*图。下片抒情。辞意顿折,以两个?无奈?强烈表达羁身宦途,身不由己的苦衷,揭明词人悲秋原因:?名利缚?,?情担阁?,即名缰利锁缚人心*,世情俗态耽搁人生。?可惜?句讲多少风流俊雅之韵事,都因羁身官场名利俗情而丢脱不顾,流露了深深惋惜与自悔。?当初?二句追思嘉佑三年(1058),年轻气盛地向神宗上万言书建议变法,遂导致?而今误我秦楼约?,明写空负与爱妻团聚的期约和私诺,暗写自己所眷恋之美人的失落,实为比兴式意象,隐喻空怀?华表留语?之抱负,却落得?秦楼误约?,理想落空之残局。最后,复以?梦阑?、?酒醒?皆思量,抒写词人对新*法理想破灭的深思和悲哀。此词意在表达作者的一种情感,写来空灵回荡,真如空中之*,镜中之像,然情意真挚,恻恻动人。

第2篇:王安石《千秋岁引》鉴赏

《千秋岁引·秋景》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词。这首词以轻倩的语言表现了作者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。此词上阕写景,下阕抒情。上阕突出了金陵秋*,以燕来雁去,风满月楼,古城寥廓,思绪万千,引出下阕。下阕表达两层意思,即以身在官场为引子,抒发个人情怀。此词意致清迥,言近旨远而空灵婉丽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王安石《千秋岁引》鉴赏,欢迎阅读。

【原文】

千秋岁引⑴·秋景

别馆寒砧⑵,孤城画角⑶,一派秋声入寥廓⑷。东归燕从海上去,南来雁向沙头落。楚台风⑸,庾楼月⑹,宛如昨。

无奈被些名利缚,无奈被他情担阁⑺!可惜风流总闲却!当初漫留华表语⑻,而今误我秦楼约⑼。梦阑时,酒醒后⑽,思量着。

【注释】

⑴千秋岁引:词牌名,为《千秋岁》变格。八十二字,前片四仄韵,后片五仄韵。

⑵别馆:客馆。砧(zhēn):捣衣石。这里指捣衣声。

⑶画角:古代*中乐器。

⑷寥廓(liáokuò):空阔,此处指天空。

⑸楚台风:楚襄王兰台上的风。宋玉《风赋》:“楚王游于兰台,有风飒至,王乃披襟以当之曰:‘快哉此风!’”

⑹庾(yǔ)楼月:庾亮南楼上的月。《世说新语》:“晋庾亮在武昌,与诸佐吏殷浩之徒乘夜月共上南楼,据胡床咏谑。”

⑺他情:暗指皇上的恩情。担阁:延误。

⑻漫:徒然,白白地。华表语:指向皇上进谏的奏章。华表,又名诽谤木,立于殿堂前。

⑼秦楼约:指与恋人的约会。秦楼,代指女子居住处。

⑽梦阑(lán):梦醒。阑,残,尽。

【白话译文】

传入旅舍的捣衣声,应和着孤城城头的画角,一片秋声在广阔的天地间回荡。归去的燕子向东从海上飞走,南来的大雁自空中落下,栖息在沙滩上。这儿有楚王携宋玉游兰台时感受到的惬意的凉风,有庾亮与殷浩辈在南楼吟咏戏谑时的大好月*,清风明月的景象,还都与当年一样。

真是无可奈何啊!我被那微不足道的名利所羁缚,又被那难以割舍的感情所耽搁,可惜那些风流韵事都被丢到一边了。当初徒然许下功成身退时,要去求仙访道,潇潇度日的诺言。到如今,反误了我与佳人的秦楼约会。当睡梦觉来时、酒醉清醒后,我细细地思量着这一切。

【创作背景】

此词的创作年代不详,但从词的情调来看,很可能是王安石推行新法失败、退居金陵后的晚年作品。

【赏析】

这首词没有《桂枝香》的豪雄慷慨,也没有《浪淘沙令》的踌躇满志。全词采用虚实相间的手法,情真心切、恻恻动人、空灵婉曲地反映了作者积极的人生中的另一面,抒发了功名误身、及时退隐的的慨叹。

上片以写景为主,像是一篇凄清哀婉的秋声赋,又像是一幅岑寂冷隽的秋光图。旅舍客馆本已令羁身异乡的客子心中抑郁,而砧上的捣衣之声表明天时渐寒,已是“寒衣处处催*尺”的时分了。古人有秋夜捣衣、远寄边人的习俗,因而寒砧上的捣衣之声便成了离愁别恨的象征。“孤城画角”则是以城头角声来状秋声萧条。画角是古代*中的乐器,其音哀厉清越,高亢动人,诗人笔下常作为悲凉之声来描写。“孤城画角”四有很强的感染力,并留下了对空旷寥阔的异乡秋*想象空间。下面接着说:“一派秋声入寥廓”,“一派”本应修饰秋*、秋景,而借以形容秋声,正道出了秋声的悠远哀长,写出了空间的广度,“入廖廓”的“入”字更将无形的声音写活了。开头三句以极凝练的笔墨绘写秋声,而且纯然是人为的声响,并非是单纯的自然声气。下两句主要写作者目之所见。燕子东归,大雁南飞,都是秋日寻常景物,而燕子飞往那苍茫的海上,大雁落向平坦的沙洲,都寓有久别返家的寓意,自然激起了词人久客异乡、身不由己的思绪,于是很自然地过度到下面两句的忆旧。“楚台风”、“庚楼月”用典。这里以清风明月指昔日游赏之快,而于“宛如昨”三字中表明对于往日的欢情与佳景未尝一刻忘怀。

下片即景抒怀,说的是:无奈名缰利锁,缚人手脚;世情俗态,耽搁了自的生活。风流之事可惜总被抛一边。“当初”以下便从“风流”二字铺展开去,说当初与心上之人海誓山盟,密约私诺,然终于辜负红颜,未能兑现当时的期约。“华表语”用了《搜神后记》中的故事,这里的“华表语”就指“去家来归”云云。关于“秦楼”,汉东府《陌上桑》中说:“日出东南隅,照我秦氏楼。”秦氏楼即为美貌坚贞的女子罗敷的居处。李白的《忆秦娥》中说:“箫声咽,秦娥梦断秦楼月”,也以秦楼为思妇伤别之处,因而此处的“秦楼约”显系男女私约。这里王安石表面上写的是思念昔日欢会,空负情人期约,其实是借以抒发自己对*的厌倦之情、对无羁无绊生活的留恋与向往。因而这几句可视为美人香草式的比兴,其意义远一般的怀恋旧情之名词意至此也已发挥殆尽,然末尾三句又宕开一笔作结,说梦回酒醒的时候,每每思量此情此景。梦和酒,令人浑浑噩噩,暂时忘却了心头的烦乱,然而梦终究要做完,酒也有醒时。一旦梦回酒醒,那忧思离恨是更深地噬人心胸。这里的梦和酒也不单纯是指实的梦和酒。人生本是一场大梦,《庄子·齐物论》上说只有从梦中醒来的人才知道原先是梦。而世情浑沌,众人皆醉,只有备受艰苦如屈原才自知独醒。因而,此处的“梦阑酒醒”正可视为作者历尽沧桑后的憣然反悟。

作为一代风云人物的*家,王安石也并未摆脱旧时知识分子的矛盾心理: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两者中间徘徊。他一面以雄才大略、执拗果断著称于史册;另一面,激烈的*漩涡中也时时泛起激流勇退、功名误身的感慨。这首小词便是他后一方面思想的表露。无怪明代的杨慎说:“大有感慨,大有见道语。”(《词品》)杨慎对王安石*上的评价未必得当,但以此词为表现了作者思想中与热衷*相反的另一个侧面,却还是颇有见地的。

名家评价

杨慎《词品》:荆公此词,大有感慨,大有见道语,既勘破乃尔,何执拗新法,铲灭正人哉?

李攀龙《草堂诗余隽》:不着一愁语,而寂寂景*,隐隐在目,洵一幅秋光图,最堪把玩。

卓人月《古今词统》卷十一:末句不言愁,使人自愁。

沈际飞:介甫有游仙之意,悟矣。必待“梦闺”、“酒醒”、“思量着”,又何迟也。媚出于老,流动出于整齐,其笔墨自不可议。

先著、程洪《词洁》:“无奈”数语鄙俚,然首尾实是词家法门。阅北宋词须放一线道,往往北宋人一二语,又是南渡以后丹头,故不可轻弃也。

黄苏《蓼园词选》:按是必其退居金陵时作也。意致清迥,愉然有出尘之致。

【作者介绍】

王安石(1021—1086),字介甫,号半山,人称半山居士。封为舒国公,后又改封荆国公。世人又称“王荆公”。汉族江右民系,北宋临川县城盐埠岭(今临川区邓家巷)人。庆历二年(1042年)进士。嘉祐三年(1058年)上万言书,提出变法主张。宋神宗熙宁二年(1069年)任参知政事,推行新法。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。熙宁七年(1074年)罢相,次年复任宰相;熙宁九年(1076年)再次罢相,退居江宁(今江苏南京)半山园,封舒国公,不久改封荆,世称荆公。卒谥文。执政期间,曾与其子王雱及吕惠卿等注释《诗经》《尚书》《周官》,时称《三经新义》。其文雄健峭拔,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;诗歌遒劲清新。所著《字说》《钟山一日录》等,多已散佚。今存《王临川集》《临川集拾遗》,后人辑有《周官新义》《诗义钩沉》等。

[王安石《千秋岁引》鉴赏]相关文章:

第3篇:王安石《千秋岁引·秋景》翻译及赏析

“东归燕从海上去,南来雁向沙头落”出自王安石《千秋岁引·秋景》

千秋岁引·秋景

王安石

别馆寒砧,孤城画角,一派秋声入寥廓。东归燕从海上去,南来雁向沙头落。楚台风,庾楼月,宛如昨。

无奈被些名利缚,无奈被他情担阁!可惜风流总闲却!当初漫留华表语,而今误我秦楼约。梦阑时,酒醒后,思量着。

【注释】

⑴千秋岁引:词牌名,为《千秋岁》变格。八十二字,前片四仄韵,后片五仄韵。

⑵别馆:客馆。砧(zhēn):捣衣石。这里指捣衣声。

⑶画角:古代*中乐器。

⑷寥廓(liáokuò):空阔,此处指天空。

⑸楚台风:楚襄王兰台上的风。宋玉《风赋》:“楚王游于兰台,有风飒至,王乃披襟以当之曰:‘快哉此风!’”

⑹庾(yǔ)楼月:庾亮南楼上的月。《世说新语》:“晋庾亮在武昌,与诸佐吏殷浩之徒乘夜月共上南楼,据胡床咏谑。”

⑺他情:暗指皇上的恩情。担阁:延误。

⑻漫:徒然,白白地。华表语:指向皇上进谏的奏章。华表,又名造谣木,立于殿堂前。

⑼秦楼约:指与恋人的约会。秦楼,代指女子居住处。

⑽梦阑(lán):梦醒。阑,残,尽。

【参考译文】

传入旅舍的捣衣声,应和着孤城城头的画角,一片秋声在广阔的天地间回荡。归去的燕子向东从海上飞走,南来的大雁自空中落下,栖息在沙滩上。这儿有楚王携宋玉游兰台时感受到的惬意的凉风,有庾亮与殷浩辈在南楼吟咏戏谑时的大好月*,清风明月的景象,还都与当年一样。

真是无可奈何啊!我被那微不足道的名利所羁缚,又被那难以割舍的感情所耽搁,可惜那些风流韵事都被丢到一边了。当初徒然许下功成身退时,要去求仙访道,潇潇度日的诺言。到如今,反误了我与佳人的秦楼约会。当睡梦觉来时、酒醉清醒后,我细细地思量着这一切。

【创作背景】

创作年代不详,但从词的情调来看,很可能是王安石推行新法失败、退居金陵后的晚年作品。

【赏析】

这首词没有《桂枝香》的豪雄慷慨,也没有《浪淘沙令》的踌躇满志。全词采用虚实相间的手法,情真心切、恻恻动人、空灵婉曲地反映了作者积极的人生中的另一面,抒发了功名误身、及时退隐的的慨叹。

上片以写景为主,像是一篇凄清哀婉的秋声赋,又像是一幅岑寂冷隽的秋光图。旅舍客馆本已令羁身异乡的客子心中抑郁,而砧上的捣衣之声表明天时渐寒,已是“寒衣处处催*尺”的时分了。古人有秋夜捣衣、远寄边人的习俗,因而寒砧上的捣衣之声便成了离愁别恨的象征。“孤城画角”则是以城头角声来状秋声萧条。画角是古代*中的乐器,其音哀厉清越,高亢动人,诗人笔下常作为悲凉之声来描写。“孤城画角”四有很强的感染力,并留下了对空旷寥阔的异乡秋*想象空间。下面接着说:“一派秋声入寥廓”,“一派”本应修饰秋*、秋景,而借以形容秋声,正道出了秋声的悠远哀长,写出了空间的广度,“入廖廓”的“入”字更将无形的声音写活了。

开头三句以极凝练的笔墨绘写秋声,而且纯然是人为的声响,并非是单纯的自然声气。下两句主要写作者目之所见。燕子东归,大雁南飞,都是秋日寻常景物,而燕子飞往那苍茫的海上,大雁落向平坦的沙洲,都寓有久别返家的寓意,自然激起了词人久客异乡、身不由己的思绪,于是很自然地过度到下面两句的忆旧。“楚台风”、“庚楼月”用典。这里以清风明月指昔日游赏之快,而于“宛如昨”三字中表明对于往日的欢情与佳景未尝一刻忘怀。

下片即景抒怀,说的是:无奈名缰利锁,缚人手脚;世情俗态,耽搁了自的生活。风流之事可惜总被抛一边。“当初”以下便从“风流”二字铺展开去,说当初与心上之人海誓山盟,密约私诺,然终于辜负红颜,未能兑现当时的期约。“华表语”用了《搜神后记》中的故事,这里的“华表语”就指“去家来归”云云。关于“秦楼”,汉东府《陌上桑》中说:“日出东南隅,照我秦氏楼。”秦氏楼即为美貌坚贞的女子罗敷的居处。李白的《忆秦娥》中说:“箫声咽,秦娥梦断秦楼月”,也以秦楼为思妇伤别之处,因而此处的“秦楼约”显系男女私约。

这里王安石表面上写的是思念昔日欢会,空负情人期约,其实是借以抒发自己对*的厌倦之情、对无羁无绊生活的留恋与向往。因而这几句可视为美人香草式的比兴,其意义远一般的怀恋旧情之名词意至此也已发挥殆尽,然末尾三句又宕开一笔作结,说梦回酒醒的时候,每每思量此情此景。梦和酒,令人浑浑噩噩,暂时忘却了心头的烦乱,然而梦终究要做完,酒也有醒时。一旦梦回酒醒,那忧思离恨是更深地噬人心胸。这里的梦和酒也不单纯是指实的梦和酒。人生本是一场大梦,《庄子·齐物论》上说只有从梦中醒来的人才知道原先是梦。而世情浑沌,众人皆醉,只有备受艰苦如屈原才自知独醒。因而,此处的“梦阑酒醒”正可视为作者历尽沧桑后的??然反悟。

作为一代风云人物的*家,王安石也并未摆脱旧时知识分子的矛盾心理: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两者中间徘徊。他一面以雄才大略、执拗果断著称于史册;另一面,激烈的*漩涡中也时时泛起激流勇退、功名误身的感慨。这首小词便是他后一方面思想的表露。无怪明代的杨慎说:“大有感慨,大有见道语。”(《词品》)杨慎对王安石*上的评价未必得当,但以此词为表现了作者思想中与热衷*相反的另一个侧面,却还是颇有见地的。

第4篇:《千秋岁引》王安石词作鉴赏

《千秋岁引·秋景》是北宋文学王安石创作的一首词。这首词以轻倩的语言表现了作者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。此词上阕写景,下阕抒情。下面我们一起来阅读《千秋岁引》王安石词作鉴赏。欢迎大家阅读!

【原文】

千秋岁引⑴·秋景

别馆寒砧⑵,孤城画角⑶,一派秋声入寥廓⑷。东归燕从海上去,南来雁向沙头落。楚台风⑸,庾楼月⑹,宛如昨。

无奈被些名利缚,无奈被他情担阁⑺!可惜风流总闲却!当初漫留华表语⑻,而今误我秦楼约⑼。梦阑时,酒醒后⑽,思量着。

【注释】

⑴千秋岁引:词牌名,为《千秋岁》变格。八十二字,前片四仄韵,后片五仄韵。

⑵别馆:客馆。砧(zhēn):捣衣石。这里指捣衣声。

⑶画角:古代*中乐器。

⑷寥廓(liáokuò):空阔,此处指天空。

⑸楚台风:楚襄王兰台上的风。宋玉《风赋》:“楚王游于兰台,有风飒至,王乃披襟以当之曰:‘快哉此风!’”

⑹庾(yǔ)楼月:庾亮南楼上的月。《世说新语》:“晋庾亮在武昌,与诸佐吏殷浩之徒乘夜月共上南楼,据胡床咏谑。”

⑺他情:暗指皇上的恩情。担阁:延误。

⑻漫:徒然,白白地。华表语:指向皇上进谏的奏章。华表,又名诽谤木,立于殿堂前。

⑼秦楼约:指与恋人的约会。秦楼,代指女子居住处。

⑽梦阑(lán):梦醒。阑,残,尽。

【白话译文】

传入旅舍的捣衣声,应和着孤城城头的画角,一片秋声在广阔的天地间回荡。归去的燕子向东从海上飞走,南来的大雁自空中落下,栖息在沙滩上。这儿有楚王携宋玉游兰台时感受到的惬意的凉风,有庾亮与殷浩辈在南楼吟咏戏谑时的大好月*,清风明月的景象,还都与当年一样。

真是无可奈何啊!我被那微不足道的名利所羁缚,又被那难以割舍的感情所耽搁,可惜那些风流韵事都被丢到一边了。当初徒然许下功成身退时,要去求仙访道,潇潇度日的诺言。到如今,反误了我与佳人的秦楼约会。当睡梦觉来时、酒醉清醒后,我细细地思量着这一切。

【创作背景】

此词的创作年代不详,但从词的情调来看,很可能是王安石推行新法失败、退居金陵后的晚年作品。

【赏析】

这首词没有《桂枝香》的豪雄慷慨,也没有《浪淘沙令》的踌躇满志。全词采用虚实相间的手法,情真心切、恻恻动人、空灵婉曲地反映了作者积极的人生中的另一面,抒发了功名误身、及时退隐的的慨叹。

上片以写景为主,像是一篇凄清哀婉的秋声赋,又像是一幅岑寂冷隽的秋光图。旅舍客馆本已令羁身异乡的客子心中抑郁,而砧上的.捣衣之声表明天时渐寒,已是“寒衣处处催*尺”的时分了。古人有秋夜捣衣、远寄边人的习俗,因而寒砧上的捣衣之声便成了离愁别恨的象征。“孤城画角”则是以城头角声来状秋声萧条。画角是古代*中的乐器,其音哀厉清越,高亢动人,诗人笔下常作为悲凉之声来描写。“孤城画角”四有很强的感染力,并留下了对空旷寥阔的异乡秋*想象空间。下面接着说:“一派秋声入寥廓”,“一派”本应修饰秋*、秋景,而借以形容秋声,正道出了秋声的悠远哀长,写出了空间的广度,“入廖廓”的“入”字更将无形的声音写活了。开头三句以极凝练的笔墨绘写秋声,而且纯然是人为的声响,并非是单纯的自然声气。下两句主要写作者目之所见。燕子东归,大雁南飞,都是秋日寻常景物,而燕子飞往那苍茫的海上,大雁落向平坦的沙洲,都寓有久别返家的寓意,自然激起了词人久客异乡、身不由己的思绪,于是很自然地过度到下面两句的忆旧。“楚台风”、“庚楼月”用典。这里以清风明月指昔日游赏之快,而于“宛如昨”三字中表明对于往日的欢情与佳景未尝一刻忘怀。

下片即景抒怀,说的是:无奈名缰利锁,缚人手脚;世情俗态,耽搁了自的生活。风流之事可惜总被抛一边。“当初”以下便从“风流”二字铺展开去,说当初与心上之人海誓山盟,密约私诺,然终于辜负红颜,未能兑现当时的期约。“华表语”用了《搜神后记》中的故事,这里的“华表语”就指“去家来归”云云。关于“秦楼”,汉东府《陌上桑》中说:“日出东南隅,照我秦氏楼。”秦氏楼即为美貌坚贞的女子罗敷的居处。李白的《忆秦娥》中说:“箫声咽,秦娥梦断秦楼月”,也以秦楼为思妇伤别之处,因而此处的“秦楼约”显系男女私约。这里王安石表面上写的是思念昔日欢会,空负情人期约,其实是借以抒发自己对*的厌倦之情、对无羁无绊生活的留恋与向往。因而这几句可视为美人香草式的比兴,其意义远一般的怀恋旧情之名词意至此也已发挥殆尽,然末尾三句又宕开一笔作结,说梦回酒醒的时候,每每思量此情此景。梦和酒,令人浑浑噩噩,暂时忘却了心头的烦乱,然而梦终究要做完,酒也有醒时。一旦梦回酒醒,那忧思离恨是更深地噬人心胸。这里的梦和酒也不单纯是指实的梦和酒。人生本是一场大梦,《庄子·齐物论》上说只有从梦中醒来的人才知道原先是梦。而世情浑沌,众人皆醉,只有备受艰苦如屈原才自知独醒。因而,此处的“梦阑酒醒”正可视为作者历尽沧桑后的??然反悟。

作为一代风云人物的*家,王安石也并未摆脱旧时知识分子的矛盾心理: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两者中间徘徊。他一面以雄才大略、执拗果断著称于史册;另一面,激烈的*漩涡中也时时泛起激流勇退、功名误身的感慨。这首小词便是他后一方面思想的表露。无怪明代的杨慎说:“大有感慨,大有见道语。”(《词品》)杨慎对王安石*上的评价未必得当,但以此词为表现了作者思想中与热衷*相反的另一个侧面,却还是颇有见地的。

【《千秋岁引》王安石词作鉴赏】相关文章:

1.王安石词作《千秋岁引》鉴赏

2.千秋岁引王安石

3.《渔家傲》王安石词作鉴赏

4.王安石《千秋岁引》的原诗及赏析

5.王安石《千秋岁引》诗歌赏析

6.《元日》王安石鉴赏

7.王安石《元日》鉴赏

8.王安石《伤仲永》鉴赏

第5篇:王安石词作《千秋岁引》鉴赏

【作品介绍】

《千秋岁引·秋景》是北宋文学王安石创作的一首词。这首词以轻倩的语言表现了作者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。此词上阕写景,下阕抒情。上阕突出了金陵秋*,以燕来雁去,风满月楼,古城寥廓,思绪万千,引出下阕。下阕表达两层意思,即以身在官场为引子,抒发个人情怀。此词意致清迥,言近旨远而空灵婉丽。

【原文】

千秋岁引⑴·秋景

别馆寒砧⑵,孤城画角⑶,一派秋声入寥廓⑷。东归燕从海上去,南来雁向沙头落。楚台风⑸,庾楼月⑹,宛如昨。

无奈被些名利缚,无奈被他情担阁⑺!可惜风流总闲却!当初漫留华表语⑻,而今误我秦楼约⑼。梦阑时,酒醒后⑽,思量着。

【注释】

⑴千秋岁引:词牌名,为《千秋岁》变格。八十二字,前片四仄韵,后片五仄韵。

⑵别馆:客馆。砧(zhēn):捣衣石。这里指捣衣声。

⑶画角:古代*中乐器。

⑷寥廓(liáokuò):空阔,此处指天空。

⑸楚台风:楚襄王兰台上的风。宋玉《风赋》:“楚王游于兰台,有风飒至,王乃披襟以当之曰:‘快哉此风!’”

⑹庾(yǔ)楼月:庾亮南楼上的月。《世说新语》:“晋庾亮在武昌,与诸佐吏殷浩之徒乘夜月共上南楼,据胡床咏谑。”

⑺他情:暗指皇上的恩情。担阁:延误。

⑻漫:徒然,白白地。华表语:指向皇上进谏的奏章。华表,又名诽谤木,立于殿堂前。

⑼秦楼约:指与恋人的约会。秦楼,代指女子居住处。

⑽梦阑(lán):梦醒。阑,残,尽。

【白话译文】

传入旅舍的捣衣声,应和着孤城城头的画角,一片秋声在广阔的天地间回荡。归去的燕子向东从海上飞走,南来的大雁自空中落下,栖息在沙滩上。这儿有楚王携宋玉游兰台时感受到的惬意的凉风,有庾亮与殷浩辈在南楼吟咏戏谑时的大好月*,清风明月的景象,还都与当年一样。

真是无可奈何啊!我被那微不足道的名利所羁缚,又被那难以割舍的感情所耽搁,可惜那些风流韵事都被丢到一边了。当初徒然许下功成身退时,要去求仙访道,潇潇度日的诺言。到如今,反误了我与佳人的秦楼约会。当睡梦觉来时、酒醉清醒后,我细细地思量着这一切。

【创作背景】

此词的创作年代不详,但从词的情调来看,很可能是王安石推行新法失败、退居金陵后的晚年作品。

【赏析】

这首词没有《桂枝香》的豪雄慷慨,也没有《浪淘沙令》的踌躇满志。全词采用虚实相间的手法,情真心切、恻恻动人、空灵婉曲地反映了作者积极的人生中的另一面,抒发了功名误身、及时退隐的的慨叹。

上片以写景为主,像是一篇凄清哀婉的秋声赋,又像是一幅岑寂冷隽的秋光图。旅舍客馆本已令羁身异乡的客子心中抑郁,而砧上的捣衣之声表明天时渐寒,已是“寒衣处处催*尺”的时分了。古人有秋夜捣衣、远寄边人的`习俗,因而寒砧上的捣衣之声便成了离愁别恨的象征。“孤城画角”则是以城头角声来状秋声萧条。画角是古代*中的乐器,其音哀厉清越,高亢动人,诗人笔下常作为悲凉之声来描写。“孤城画角”四有很强的感染力,并留下了对空旷寥阔的异乡秋*想象空间。下面接着说:“一派秋声入寥廓”,“一派”本应修饰秋*、秋景,而借以形容秋声,正道出了秋声的悠远哀长,写出了空间的广度,“入廖廓”的“入”字更将无形的声音写活了。开头三句以极凝练的笔墨绘写秋声,而且纯然是人为的声响,并非是单纯的自然声气。下两句主要写作者目之所见。燕子东归,大雁南飞,都是秋日寻常景物,而燕子飞往那苍茫的海上,大雁落向平坦的沙洲,都寓有久别返家的寓意,自然激起了词人久客异乡、身不由己的思绪,于是很自然地过度到下面两句的忆旧。“楚台风”、“庚楼月”用典。这里以清风明月指昔日游赏之快,而于“宛如昨”三字中表明对于往日的欢情与佳景未尝一刻忘怀。

下片即景抒怀,说的是:无奈名缰利锁,缚人手脚;世情俗态,耽搁了自的生活。风流之事可惜总被抛一边。“当初”以下便从“风流”二字铺展开去,说当初与心上之人海誓山盟,密约私诺,然终于辜负红颜,未能兑现当时的期约。“华表语”用了《搜神后记》中的故事,这里的“华表语”就指“去家来归”云云。关于“秦楼”,汉东府《陌上桑》中说:“日出东南隅,照我秦氏楼。”秦氏楼即为美貌坚贞的女子罗敷的居处。李白的《忆秦娥》中说:“箫声咽,秦娥梦断秦楼月”,也以秦楼为思妇伤别之处,因而此处的“秦楼约”显系男女私约。这里王安石表面上写的是思念昔日欢会,空负情人期约,其实是借以抒发自己对*的厌倦之情、对无羁无绊生活的留恋与向往。因而这几句可视为美人香草式的比兴,其意义远一般的怀恋旧情之名词意至此也已发挥殆尽,然末尾三句又宕开一笔作结,说梦回酒醒的时候,每每思量此情此景。梦和酒,令人浑浑噩噩,暂时忘却了心头的烦乱,然而梦终究要做完,酒也有醒时。一旦梦回酒醒,那忧思离恨是更深地噬人心胸。这里的梦和酒也不单纯是指实的梦和酒。人生本是一场大梦,《庄子·齐物论》上说只有从梦中醒来的人才知道原先是梦。而世情浑沌,众人皆醉,只有备受艰苦如屈原才自知独醒。因而,此处的“梦阑酒醒”正可视为作者历尽沧桑后的??然反悟。

作为一代风云人物的*家,王安石也并未摆脱旧时知识分子的矛盾心理: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两者中间徘徊。他一面以雄才大略、执拗果断著称于史册;另一面,激烈的*漩涡中也时时泛起激流勇退、功名误身的感慨。这首小词便是他后一方面思想的表露。无怪明代的杨慎说:“大有感慨,大有见道语。”(《词品》)杨慎对王安石*上的评价未必得当,但以此词为表现了作者思想中与热衷*相反的另一个侧面,却还是颇有见地的。

名家评价

杨慎《词品》:荆公此词,大有感慨,大有见道语,既勘破乃尔,何执拗新法,铲灭正人哉?

李攀龙《草堂诗余隽》:不着一愁语,而寂寂景*,隐隐在目,洵一幅秋光图,最堪把玩。

卓人月《古今词统》卷十一:末句不言愁,使人自愁。

沈际飞:介甫有游仙之意,悟矣。必待“梦闺”、“酒醒”、“思量着”,又何迟也。媚出于老,流动出于整齐,其笔墨自不可议。

先著、程洪《词洁》:“无奈”数语鄙俚,然首尾实是词家法门。阅北宋词须放一线道,往往北宋人一二语,又是南渡以后丹头,故不可轻弃也。

黄苏《蓼园词选》:按是必其退居金陵时作也。意致清迥,愉然有出尘之致。

【作者介绍】

王安石(1021—1086),字介甫,号半山,人称半山居士。封为舒国公,后又改封荆国公。世人又称“王荆公”。汉族江右民系,北宋临川县城盐埠岭(今临川区邓家巷)人。庆历二年(1042年)进士。嘉?三年(1058年)上万言书,提出变法主张。宋神宗熙宁二年(1069年)任参知政事,推行新法。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。熙宁七年(1074年)罢相,次年复任宰相;熙宁九年(1076年)再次罢相,退居江宁(今江苏南京)半山园,封舒国公,不久改封荆,世称荆公。卒谥文。执政期间,曾与其子王?及吕惠卿等注释《诗经》《尚书》《周官》,时称《三经新义》。其文雄健峭拔,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;诗歌遒劲清新。所著《字说》《钟山一日录》等,多已散佚。今存《王临川集》《临川集拾遗》,后人辑有《周官新义》《诗义钩沉》等。

第6篇:《千秋岁引》王安石词作鉴赏

《千秋岁引·秋景》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词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《千秋岁引》王安石词作鉴赏,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!

这首词以轻倩的语言表现了作者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。此词上阕写景,下阕抒情。上阕突出了金陵秋*,以燕来雁去,风满月楼,古城寥廓,思绪万千,引出下阕。下阕表达两层意思,即以身在官场为引子,抒发个人情怀。此词意致清迥,言近旨远而空灵婉丽。

【原文】

千秋岁引⑴·秋景

别馆寒砧⑵,孤城画角⑶,一派秋声入寥廓⑷。东归燕从海上去,南来雁向沙头落。楚台风⑸,庾楼月⑹,宛如昨。

无奈被些名利缚,无奈被他情担阁⑺!可惜风流总闲却!当初漫留华表语⑻,而今误我秦楼约⑼。梦阑时,酒醒后⑽,思量着。

【注释】

⑴千秋岁引:词牌名,为《千秋岁》变格。八十二字,前片四仄韵,后片五仄韵。

⑵别馆:客馆。砧(zhēn):捣衣石。这里指捣衣声。

⑶画角:古代*中乐器。

⑷寥廓(liáokuò):空阔,此处指天空。

⑸楚台风:楚襄王兰台上的风。宋玉《风赋》:“楚王游于兰台,有风飒至,王乃披襟以当之曰:‘快哉此风!’”

⑹庾(yǔ)楼月:庾亮南楼上的月。《世说新语》:“晋庾亮在武昌,与诸佐吏殷浩之徒乘夜月共上南楼,据胡床咏谑。”

⑺他情:暗指皇上的恩情。担阁:延误。

⑻漫:徒然,白白地。华表语:指向皇上进谏的奏章。华表,又名诽谤木,立于殿堂前。

⑼秦楼约:指与恋人的约会。秦楼,代指女子居住处。

⑽梦阑(lán):梦醒。阑,残,尽。

【白话译文】

传入旅舍的捣衣声,应和着孤城城头的画角,一片秋声在广阔的天地间回荡。归去的燕子向东从海上飞走,南来的大雁自空中落下,栖息在沙滩上。这儿有楚王携宋玉游兰台时感受到的惬意的凉风,有庾亮与殷浩辈在南楼吟咏戏谑时的大好月*,清风明月的景象,还都与当年一样。

真是无可奈何啊!我被那微不足道的名利所羁缚,又被那难以割舍的感情所耽搁,可惜那些风流韵事都被丢到一边了。当初徒然许下功成身退时,要去求仙访道,潇潇度日的诺言。到如今,反误了我与佳人的秦楼约会。当睡梦觉来时、酒醉清醒后,我细细地思量着这一切。

【创作背景】

此词的创作年代不详,但从词的情调来看,很可能是王安石推行新法失败、退居金陵后的晚年作品。

【赏析】

这首词没有《桂枝香》的豪雄慷慨,也没有《浪淘沙令》的踌躇满志。全词采用虚实相间的手法,情真心切、恻恻动人、空灵婉曲地反映了作者积极的人生中的另一面,抒发了功名误身、及时退隐的的慨叹。

上片以写景为主,像是一篇凄清哀婉的秋声赋,又像是一幅岑寂冷隽的秋光图。旅舍客馆本已令羁身异乡的客子心中抑郁,而砧上的捣衣之声表明天时渐寒,已是“寒衣处处催*尺”的时分了。古人有秋夜捣衣、远寄边人的习俗,因而寒砧上的捣衣之声便成了离愁别恨的象征。“孤城画角”则是以城头角声来状秋声萧条。画角是古代*中的乐器,其音哀厉清越,高亢动人,诗人笔下常作为悲凉之声来描写。“孤城画角”四有很强的感染力,并留下了对空旷寥阔的异乡秋*想象空间。下面接着说:“一派秋声入寥廓”,“一派”本应修饰秋*、秋景,而借以形容秋声,正道出了秋声的悠远哀长,写出了空间的广度,“入廖廓”的“入”字更将无形的声音写活了。开头三句以极凝练的笔墨绘写秋声,而且纯然是人为的声响,并非是单纯的自然声气。下两句主要写作者目之所见。燕子东归,大雁南飞,都是秋日寻常景物,而燕子飞往那苍茫的海上,大雁落向平坦的沙洲,都寓有久别返家的寓意,自然激起了词人久客异乡、身不由己的思绪,于是很自然地过度到下面两句的忆旧。“楚台风”、“庚楼月”用典。这里以清风明月指昔日游赏之快,而于“宛如昨”三字中表明对于往日的欢情与佳景未尝一刻忘怀。

下片即景抒怀,说的是:无奈名缰利锁,缚人手脚;世情俗态,耽搁了自的生活。风流之事可惜总被抛一边。“当初”以下便从“风流”二字铺展开去,说当初与心上之人海誓山盟,密约私诺,然终于辜负红颜,未能兑现当时的期约。“华表语”用了《搜神后记》中的故事,这里的“华表语”就指“去家来归”云云。关于“秦楼”,汉东府《陌上桑》中说:“日出东南隅,照我秦氏楼。”秦氏楼即为美貌坚贞的女子罗敷的居处。李白的《忆秦娥》中说:“箫声咽,秦娥梦断秦楼月”,也以秦楼为思妇伤别之处,因而此处的“秦楼约”显系男女私约。这里王安石表面上写的是思念昔日欢会,空负情人期约,其实是借以抒发自己对*的厌倦之情、对无羁无绊生活的留恋与向往。因而这几句可视为美人香草式的比兴,其意义远一般的怀恋旧情之名词意至此也已发挥殆尽,然末尾三句又宕开一笔作结,说梦回酒醒的时候,每每思量此情此景。梦和酒,令人浑浑噩噩,暂时忘却了心头的烦乱,然而梦终究要做完,酒也有醒时。一旦梦回酒醒,那忧思离恨是更深地噬人心胸。这里的梦和酒也不单纯是指实的梦和酒。人生本是一场大梦,《庄子·齐物论》上说只有从梦中醒来的人才知道原先是梦。而世情浑沌,众人皆醉,只有备受艰苦如屈原才自知独醒。因而,此处的“梦阑酒醒”正可视为作者历尽沧桑后的憣然反悟。

作为一代风云人物的*家,王安石也并未摆脱旧时知识分子的矛盾心理: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两者中间徘徊。他一面以雄才大略、执拗果断著称于史册;另一面,激烈的*漩涡中也时时泛起激流勇退、功名误身的感慨。这首小词便是他后一方面思想的表露。无怪明代的杨慎说:“大有感慨,大有见道语。”(《词品》)杨慎对王安石*上的评价未必得当,但以此词为表现了作者思想中与热衷*相反的另一个侧面,却还是颇有见地的。

名家评价

杨慎《词品》:荆公此词,大有感慨,大有见道语,既勘破乃尔,何执拗新法,铲灭正人哉?

李攀龙《草堂诗余隽》:不着一愁语,而寂寂景*,隐隐在目,洵一幅秋光图,最堪把玩。

卓人月《古今词统》卷十一:末句不言愁,使人自愁。

沈际飞:介甫有游仙之意,悟矣。必待“梦闺”、“酒醒”、“思量着”,又何迟也。媚出于老,流动出于整齐,其笔墨自不可议。

先著、程洪《词洁》:“无奈”数语鄙俚,然首尾实是词家法门。阅北宋词须放一线道,往往北宋人一二语,又是南渡以后丹头,故不可轻弃也。

黄苏《蓼园词选》:按是必其退居金陵时作也。意致清迥,愉然有出尘之致。

【作者介绍】

王安石(1021—1086),字介甫,号半山,人称半山居士。封为舒国公,后又改封荆国公。世人又称“王荆公”。汉族江右民系,北宋临川县城盐埠岭(今临川区邓家巷)人。庆历二年(1042年)进士。嘉祐三年(1058年)上万言书,提出变法主张。宋神宗熙宁二年(1069年)任参知政事,推行新法。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。熙宁七年(1074年)罢相,次年复任宰相;熙宁九年(1076年)再次罢相,退居江宁(今江苏南京)半山园,封舒国公,不久改封荆,世称荆公。卒谥文。执政期间,曾与其子王雱及吕惠卿等注释《诗经》《尚书》《周官》,时称《三经新义》。其文雄健峭拔,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;诗歌遒劲清新。所著《字说》《钟山一日录》等,多已散佚。今存《王临川集》《临川集拾遗》,后人辑有《周官新义》《诗义钩沉》等。

[《千秋岁引》王安石词作鉴赏]相关文章: